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端访谈 > 高端访谈 > 正文

浅谈建筑教育的国际合作(时代建筑2018第02期)

2018-03-29 19:15 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来源: 同济建筑学术交流 浏览:
摘要:李振宇 LI Zhenyu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 2000 年到现在,将近 20 年的这段时间是我亲身参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国际化过程的时期。我个人觉得国际合作或者国际化对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下简称同济)的...

李振宇 LI Zhenyu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 年到现在,将近20 年的这段时间是我亲身参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国际化过程的时期。我个人觉得国际合作或者国际化对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下简称“同济”)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归结起来大致凸显在四个方面。

 

是发展的视野。早期中国大学的很多现代学科都是通过国际合作发展起来的,例如同济大学的前身、由德国医生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建国之后,大学学科的发展能否具有国际的眼光,仍然关系到它的发展前景与未来。早年任同济建筑系副系主任的黄作燊先生在20 世纪40 年代末50 年代初的时候就做过演讲,指出现代建筑处在变化之中。冯纪忠先生在60年代初的时候提出“建筑空间组合原理”,这反映出他对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脉络的把握以及一种国际化的眼光。80 年代中期,罗小未老师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讲学和进修,将西方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理论带回了同济。90 年代中期,李德华先生提出,“同济要跻身于世界有名的建筑学专业的行列里去”,当时还是敢想不敢提。20 多年过去,今天同济的“双一流”建设关注的已经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了。

郑时龄先生任学院院长时促成了多个国际交流项目,从那时起同济便形成了良好的国际交流的氛围。王伯伟老师担任院长期间着重发展了联合设计,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MIT)、耶鲁大学、香港大学、UIUC 等学校开展的联合设计为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志强老师任院长时,学院提出了“生态城市、绿色建筑、数字设计、遗产保护”这四个学术发展的新方向,这种发展新方向的提出,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之上的。

国际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在建筑教育、建筑研究、建筑师自身发展过程当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视野,没有国际合作就无法形成这样的开阔视野。

 

第二个方面就是能力建设。从一年可能只有三四个学生出国交流,到2003 年时有一百多个学生出国交流,正是通过扎实的国际合作,同济的教学能力和设计能力等获得了飞速增长。这种增长靠的是什么?第一是持续加强的联合设计,同济一年有多达40 个交流项目;第二是内容丰富的国际讲座,同济目前的国际讲座每年保持在100 多场;第三是开展英语课程,2006 年同济的全英文课程已达23 门,到今天已发展到72 门;第四是当时吴志强院长提的“请老送青”,“请老”是把国外刚退休的老教授请过来,“送青”就是把青年教师送出去。我们以各种形式送出去的老师从2001 年到现在累计近百人。

能力建设使同济迅速缩短了和国际一线学校的差距。建筑设计课非常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面对面的交流信息量更大,通过国际交流这种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视野,以及他们对于建筑基本理论问题的判断能力大幅增强。相比学生现在取得的成绩,我们更在乎学生们持续学习的能力,在乎他们在10 年、20 年之后是否拥有广阔的胸怀和视野,是否有强大的承受能力来应对新的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现在绝不只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平面、立面、楼梯,这些东西也许10 年后就没用了。我们要教会他的是面对新状况的态度以及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国际化给青年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营养、土壤,提供了能力建设里面非常重要的维生素——既是一种自信,又是博采众长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是分享资源过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可是同济在开展合作办学伊始,其目标就不仅仅是引进优质资源,而是“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因为同济也有自己的优质资源。同济和柏林工大合作时,柏林工大悠久的城市历史与建筑,系统而成熟的建筑原理知识体系,是他们的优质资源。而同济的特点在于年轻人的学习热情、社会生产与建筑活动的活跃。柏林工大的“静”加上同济的“动”,柏林工大的“继承”和同济的“发展”,两者的结合非常成功。因此当时设计的课程计划是第一年在柏林、第二年在上海。第一年先在柏林上理论课,参观、考察、走访、调研,第二年在上海,面对鲜活的城市化进程和现实的设计课题。这是一种内容丰富的分享,分享案例、设计、思想与方法,也分享机会、经验、资源、挑战与责任。因此,同济注重的是“分享”,而不是全面照搬、“拿来主义”,正如冯纪忠先生在2003 年提出的“博采众长”,从兼收并蓄到博采众长。

 

第四个方面是合作与竞争国际合作包括教学合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合作。同济有国外来进修的老师,也有出国进修的老师。同济的老师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大大增强了教学科研能力。袁烽老师的数字未来暑期夏令营已经做了七届,每年夏天该领域最优秀的国际中青年专家都会聚集在同济共襄盛会。同济还有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夏令营、国际建造节等。此外,国际合作对于发展学科的新兴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作为同济学科发展重点之一的遗产保护方向,常青老师当年在美国系统学习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遗产保护体系,结合后来从德国回来的戴士炳老师主持的实验室等,为遗产保护方向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18 新推出的QS 的“建成环境学科”排名中,同济位列全球第18 名。可以看到,同济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了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知名度,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李德华先生90 年代所提的“跻身世界知名大学”的要求。

 

当然,许多国际知名大学仍然值得同济去学习,这里试举几例。哈佛大学,老师强学生也强;麻省理工,技术全面领先;耶鲁大学,底蕴深厚,精致高雅;哥伦比亚大学,小而精,建筑系规模不大但有不少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规模的综合性学校;普林斯顿大学,理论性强;苏黎世高工(ETH),既有传统底蕴,又有对于未来技术的探索;代尔夫特大学,活跃、求变,当代艺术感很强;伦敦大学学院(UCL),体系完整,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上述这些大学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学习并非要一蹴而就或全盘照搬,但其发展轨迹、模式和范本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同济还是要回到冯纪忠先生提的“缜思畅想、博采众长”,最终要立足自身,吸取别人的长处,化为自己内在的特质。深化国际合作的过程将对同济提出新的要求,竞争合作或者合作竞争,把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作为同济努力的目标,在国际建筑领域作出特有的学术贡献。

 

 

(文章根据2018 23 日对李振宇教授的访谈整理,全文发表在时代建筑2018年02期)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