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1 稿源: 新民晚报


-上海纽约大学效果图
今天是杰弗里·雷蒙(JeffreyS.Lehman)先生的56岁生日,同时,本月初他就将正式出任上海纽约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刚刚卸任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职务后抵沪的杰弗里,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说,他对能在上海这座现代化水平和教育程度极高的国际大都市里,与同事们、学生们一起创造一个崭新的大学充满了期待。融合不同文化背景
杰弗里是一名具有国际名望的高等教育界领军人物,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和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始院长。他还入选了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
有过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履历的杰弗里先生说,那段经历对他的职业生涯来说十分有意义。“康奈尔大学十分欢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学生,只有将他们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杰弗里以中国的著名文人胡适为例说,他是康大的特别校友,一般人都认为他是学习哲学的,但事实上胡适初到康大学的并不是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而是选择了农学,只是在进入大学后,他做了与初衷完全不同的事情——开始学哲学、写诗文,广交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
杰弗里先生对担任了五年的北大国际法学院院长有着深深的眷恋。他说:“虽然我在那里有了一个很满意的结果,但这次到上海纽约大学来工作,我正期待着一种变革,一种对于全球的本科教育来说也是新模式的探索。”
中国学生求知欲强
在美国与中国大学间辗转游历的杰弗里说,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觉得中国有着十分优秀的学生群体,特别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理科学习方面很有能力且很专注、很勤奋,求知欲望也很强烈,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大学生能够从一个较高起点出发,从事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并能够有着更高的学术创造能力。”
针对外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质疑,杰弗里并不完全苟同。他说,虽然有些中国的大学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但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断层,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从1978年后开始的,不过,中国花了20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与世界水平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规模,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在缺憾过后的奇迹。
新生面临新的挑战
明年9月,上海纽约大学将迎来第一届本科新生。作为常务副校长,杰弗里对他的首届弟子充满了期待与遐想。“对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第一届学生都是异常珍贵的。他们可以说是这所学校的先驱,没有任何的先例可以参照,他们要与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去创造出一所崭新的大学。”杰弗里甚至已经将目光放到了2017年,“到那时,我们的首届学生就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到社会发展的舞台上去留下他们的足迹。那时,我会很确信地说,我们已经为学生的未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会有奇迹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会为中国和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要对选择上海纽约大学的年轻人说,你们将来会在这里得到在其他大学无可比拟的全新体验。你们会在一种全新的多语言、多文化教育中进行探索,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杰弗里说,“学校不允许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等。我想传达的信息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应上海纽约大学,我们欢迎严肃认真、渴望在学术研究上有探索的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是要专注于团队合作,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对于那些渴望接受新的教育体验和挑战的学生来说,我可以肯定,这将是改变一生命运的教育机会,并且也是他能够珍藏一生的教育。”本报记者王蔚实习生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