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戴上紧箍咒 国际班能否健康成长

2014-07-25 09:53 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来源: cfce.cn 浏览:
摘要:北京宣布不再审批新的高中国际班,上海、浙江等地也在收紧步伐 戴上紧箍咒 国际班能否健康成长 ■全国各地高中国际班大量涌现,由此导致的办学资质混乱、高额收费等问题屡遭诟病,加强公办高中国际班管理已成共识。 ■建立完善国际课程引进的成本分担机制,...

北京宣布不再审批新的高中国际班,上海、浙江等地也在收紧步伐

戴上紧箍咒 国际班能否健康成长

■全国各地高中国际班大量涌现,由此导致的办学资质混乱、高额收费等问题屡遭诟病,加强公办高中国际班管理已成共识。

■建立完善国际课程引进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同时让那些既有出国想法又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承担部分成本。

■从长远来看,公办高中国际班应当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把国外留学生“引进来”。

尽管早在3月底,北京市教委就宣布不再审批新的高中国际班,同时加强对高中国际班的招生管理,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学生、家长们了解、报考国际班的热情。

6月28日,一场大型的高中国际班和国际高中公益择校会将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前来咨询报名的学生、家长接近千人。北京海淀区一位学生家长屈女士(化名)告诉记者,女儿盘盘几乎报考了北京所有公办高中国际班,参加了近10场考试,才拿到一所名校的预录取通知,“感觉今年的竞争异常激烈”。

一边是如潮水般的出国留学需求,一边则是日趋收紧的高中国际班政策。近年来,随着出国留学热的兴起,全国各地高中国际班大量涌现,由此导致的办学资质混乱、高额收费等问题屡遭诟病,加强公办高中国际班管理已成共识,但是如何管,怎样顺应国际化浪潮、满足学生需求把高中国际班管好,却考验着教育行政部门的智慧。

规范管理、收紧审批成大势所趋

在多年研究高中国际班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眼中,北京市此次叫停审批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像是一次政策调整的“急刹车”。

此前5年里,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一直都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共有17所公办高中开设22个国际班,计划招生人数达到1355人;而在5年前的2009年,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只有9个,招生人数仅为440人,招生人数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率,5年翻了近两番。

不只是北京,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51所示范性高中里,就有24所开设了国际班项目,占比32%。公办高中国际班热还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发展相当迅猛。到2012年,江苏南京的高中国际班数量达到18个,招生人数575人。河南郑州2010年有9所学校开办16个国际班,到2011年就有13所学校推出24个国际班,一年新增8个。

“从统计文献和媒体披露的资料来看,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增长速度相当快,并呈现出学校多、学生人数多、所占比重逐渐加大等特点。”袁桂林指出,这背后有政策、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正常推动,如教育规划纲要鼓励基础教育国际化、多样化办学,京沪等地纷纷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富裕的家庭希望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些都客观上促成了国际班的火热,另一方面也有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例如收费偏高并缺乏依据,部分高中为了追逐名利,条件不符合仍强制上马国际班,以及不正规中介机构引发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对学生、家长造成了损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质疑。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室主任汪明也指出,总的来看,目前公办高中国际班存在多方面问题,如准入门槛不明确,很多地方违规批国际班;收费偏高,特别是那些打着改革试验班名义的国际班,收费没有政策依据;定位不清晰,有挤占公共优质教育资源的嫌疑;课程设置混乱,国内必修课程不开齐开足,国际优质课程也引不进来,国际班沦为“洋应试”等。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国际班规范宜早不宜迟。与其走一步看一步,等到问题集中爆发再作规范,不如尽早明确相关政策,切实为高中国际班的健康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汪明说。

事实上,早在北京叫停国际班之前,已有浙江、上海等多地收紧国际班的审批。早在2013年初,时任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就曾表示:“目前在高中阶段合作办学,是希望借此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但是一些国内高中把国际班变成出国留学预备班,有违允许高中合作办学的初衷,我们对此不赞成,不倡导!”同年9月,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生建学再次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班进行规范,对于符合条件的、能够转入正常“合作办学”的要规范办学;不符合规定的,将进行清理。

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教育部国际司政策规划处副处长申玉彪,他表示,教育部将于近期出台加强高中阶段涉外办学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高中国际班的管理体制、收费、课程设置等政策。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各地已有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山西、上海、重庆以及广西南宁等地明确出台了高中国际班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从开办资质、准入门槛、课程设置、收费及财务管理、招生管理等各方面对高中国际班进行明确规定。从政策走向来看,规范已成为教育部与各地加强高中国际班管理的大势所趋。

明确举办资质,准入须经省级教育部门批准

曾几何时,公办高中国际班由于存在挤占公共资源为少数出国留学的学生服务的嫌疑,而屡屡遭到诟病。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曾旗帜鲜明地反对公办高中办国际班。他表示:“我一直明确反对公办高中开设国际班。公办学校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由全体纳税人负担,而国际班由于收费、培养方向等诸多因素,注定只能为一小部分学生和家长服务,因此公办学校国际班的本质是少数人从公共资源中受益,对其他学生和家长很不公平。”

对此,袁桂林教授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在深入开设高中国际班的北京25中调查时了解到,虽然国际班会占用一定的教育资源,但外教的到来却给中国教师们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机会,也给其他班的学生们上口语课,提高了所有学生的口语水平,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事实上,这是一个资源共享的过程。”袁桂林说。

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张梧华的解释让人更加清楚。他说:“如果公办高中办国际班的目标只是送学生出国留学,那就是走错了方向,因为政府和公共财政不能承载这样的使命,但是如果公办高中国际班是为了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深化课程改革,甚至吸引国际留学生的话,那就是政府和公共财政的战略使命,不存在挤占公共资源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公办高中国际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经过正规审批的中外合作项目或机构,经过各省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仅90个,纳入各地招生计划;二是各市县、学校以“课程改革实验班”等名目设定,未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国际课程班。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兼国际处处长车伟民指出:“那些经过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是很规范的,办学经验比较成熟,也基本是按照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理念在进行。”目前存在争议较大、问题较多的是第二种形式的高中国际班。生建学曾强调,一些学校按地方课程改革实验批准国际课程班,引进部分国外课程,进行“预科教育”,这是在打“擦边球”,下一步教育部将对这类情况进行重点整合。

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都对高中国际班的举办资质、准入门槛进行了明确规定,基本上解决了“谁能办、谁来办”的问题。

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山西、上海、重庆以及广西南宁等八地都明确要求高中国际班的准入实行项目审批方式,仅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还不够,还必须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将审批权收归到省级统筹。其中,浙江、吉林、山西、重庆等地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名义审批,而黑龙江、广西南宁、上海等地则是以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名义审批。

在办学资质方面,各地要求尽管宽严不一,但基本上要求具备中外合作办学、开设国际课程班的师资条件、硬件设施,尤其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安徽、山西、重庆都要求具有外教聘请资质,实际聘请外教时间不少于一年并年审合格;重庆、浙江明确要求合作的外方学校应在所在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力。

浙江、安徽等地还对省域内高中国际班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要求,提出各地开设国际班,应当充分考虑人口总量和生源情况,防止一哄而上,设置过多过滥。浙江严格限制高中国际班的规模,以设区市为单位,办国际班的高中数量控制在当地高中总数的5%左右,学生总人数不得超过该校在校生规模的10%,且每校只能举办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经地市教育部门同意,由省级教育部门审批,报教育部备案,这样的程序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同时要求学校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与管理水平、师资状况等举办国际课程班的必备条件,真正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国内课程改革。”汪明说。

完善国际课程引进的成本分担机制

高中国际班的高收费,尤其是以课改试验班名义举办的国际课程班缺乏收费依据,引发很多质疑。《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北京市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平均学费约为每学年8.65万元,远远超过北京市普通公立高中学费每学年800元的标准,是普通高中标准学费的百余倍。

不过,在上海,国际班的收费降下来后,却给学生、家长带来了新的苦恼。今年2月份以来,上海的蔡女士就一直在为孩子选报民办还是公办高中国际班而犹豫不决。上海市规定,从今年开始,公办高中国际班不得另行收费。受到经费锐减的影响,蔡女士参加部分公办高中国际班宣讲会时明显感受到,国际课程缩水,外教减少了。

蔡女士说:“家长当然欢迎不允许额外收费,但这背后的问题不得不直面:以前学费每学期3—4万元,现在只有2000元左右,学费大跳水,师资和课程能不受影响吗?国际课程压缩后,与读国内课程有何区别?”蔡女士非常担心,3年以后孩子申请国外大学的竞争力会不会受影响。现在,她更倾向于选择民办高中的国际班。

蔡女士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张梧华告诉记者,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成本,主要取决于国际课程类型,取决于所配置的教师及管理团队,尤其是外教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外教的工资从8000元到2.8万元不等,外籍教学管理人员的工资则更高,再加上国际课程的运营费用,包括课程、教材、实验器材等费用,一个国际班没有上百万元根本下不来。

据了解,上海的情况在全国尚属特例。除今年审批了七宝中学与美国德怀特中学合作举办七宝德怀特中学之外,上海此前一直严格限制,从未审批过一家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在2013年下发文件启动高中国际课程班试点,分别针对所有学生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针对单独编班的学生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探索上海市高中引进和融合国外先进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也就是说,上海的高中国际班采取的是中外融合课程试点的形式,而非其他省份通行的中外合作办学。而这种以课改试点名义存在的国际班,按照今年初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办高中单方面引进国际课程,以课程改革实验班等名义举办国际班的,所需费用纳入学校办学经费成本核算,不得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因此,上海公办高中国际班不能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高中国际班的高收费让人诟病,不过,像上海这样不收取费用,会不会影响到高中国际班的原有效果呢?

汪明指出:“一方面,高中国际班满足了部分学生的选择性需求,不论是公办高中还是民办高中,向学生收取一定费用都是合理的,但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公办高中收费已成为一个基本的政策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现行的收费模式能否持续,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从规范的角度看,公办高中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方式举办国际课程班,才可以按照相关的收费政策执行,但收费项目和标准,应按规定报经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审批,收费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建账,独立核算。”

至于以课改试验班等名义举办的高中国际班,汪明表示:“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不能收取额外的费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收取费用,学校为了办好国际班,把优质教师、更多经费投放到国际课程中,国际班的学生享受到特殊的教育资源,却没有付出相应的成本,反倒有挤占公办教育资源的嫌疑,产生教育不公问题。”

“我现在非常担心,上海取消高中国际班收费之后,可能会导致部分公办高中因经费紧张而观望,缩减国际课程、改用中方教师,进而影响到试点的整体效果。”张梧华指出,可以在国际课程班试点的基础上,适当放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建立完善国际课程引进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同时让那些既有出国想法又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承担部分成本。

探索中外课程融合,让所有学生受益

说起高中国际班的国际课程,屈女士用了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刚开始时,IB、A—level、AP课程等各种课程五花八门,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势,根本不清楚。跑了十几场现场宣讲会,查了厚厚一摞资料才慢慢明白过来。”屈女士说。

《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北京公办高中的22个国际班中,共有引进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7种国际课程体系。其中,AP课程占到63.64%,A-Level课程和IB课程分别占比9.09%。

对此,汪明告诉记者,国际班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种模式:一是以国际课程为主,仅保留少数国内核心课程,该模式在部分国别课程实施中尤为明显;二是学校把引进的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进行融合,剔除国际课程中的某些科目,加入国内课程中的一些科目,实行学分制;三是国内的核心课程不变,开设一些国际考试课程,为参加国外大学考试作准备。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三种情况都存在各种问题。在以国际课程为主的学校,国内必修课程被严重边缘化,中方课程开不齐开不足;而中外课程的融合模式中,国内课程被忽视、被挤占的情况频频发生;至于第三种情况,在很多地方则完全沦为“洋应试”,直接上托福、雅思、SAT的培训课,集中精力应付考试,平时成绩和出勤率则弄虚作假,将引进国际课程硬生生变成功利化的应试教育。

“当前,高中国际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主权的问题,能否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应当保留哪些科目的国家必修课程?不完全学习国内课程,要不要授予中国高中文凭?这些都需要明确的规定。”袁桂林表示。

汪明指出,高中学校举办国际班,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市普通高中课程及学分规定,开齐开足国家必修课程,这是底线。不过,数理科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可以采用学分互认方式引入国际课程。凡采用学分互认方式引入的国际课程,需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加强审批监管。

记者查阅浙江、上海、安徽、山西等八省市高中国际班管理办法发现,各地都已建立国际班课程,尤其是国际课程和教材引进的审批机制,高中国际班的课程方案须报请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引进国际教材需要经过教育部门和专家审核。

例如,上海市教委明确规定,中外融合课程方案、课程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其中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应为必修课程,应符合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张梧华指出:“这样的制度设计就很有现实针对性,很有必要。这四门课程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而且从国外大学招生来看,他们最青睐那些具有扎实中华文化功底和卓越国际视野的中国学生。”

“开办高中国际班,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借鉴国际经验和理念,对深化国内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中国际班决不能只是停留在为少数学生服务的层面,而应当成为课程改革的试验田。”汪明指出,“据我所知,北京一些优质高中,如35中都尝试将引进的国外课程融入面向所有学生的国内课程当中,真正让所有学生受益。这应当成为高中国际班向前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事实上,很多公办高中都已经意识到国际班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在6月20日召开的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校长论坛上,与会的八一中学校长沈军、101中学校长郭涵都不约而同地指出,高中国际化,决不仅仅是办一个课程班满足少部分学生的需要,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国际化,让所有学生受益。

在张梧华看来,高中国际班还应当承载着更多责任和使命。“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深化课程改革,这是近期的战略使命。从长远来看,公办高中国际班应当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与孔子学院‘走出去’战略相呼应,把学生‘引进来’,成为吸引国外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平台。”张梧华说。(记者 李凌 易鑫)

全国各省颁布的高中国际班管理办法

黑龙江 2011年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国际班管理的意见》

浙 江 2011年5月18日出台《关于规范普通高中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意见》

安 徽 2012年7月18日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国际班管理的意见》

重 庆 2013年2月18日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国际班管理的通知》

上 海 2013年5月9日出台《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

山 西 2013年7月5日出台《关于加强山西省普通高中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意见》

吉 林 2014年3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意见》

《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26日第5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