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也已近10所。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已经成熟。相反,尽管目前高校和政府合作办学的热情很高,但很多举办者对合作办学仍然没有明确定位和清晰的战略,由于合作办学高校往往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和办学高校之间的协调机制也是影响合作办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当前在中外合作办学总体的发展定位和举办者之间的治理机制尚不成熟,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中外合作只是一种手段,其核心目标是怎样能办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来说,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的强强合作中外合作大学,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楚:西浦不想去模仿英国高校的模式,也不想效仿中国高校的模式,而是基于自身高度国际化的平台,整合中西方高等教育的优秀经验,针对未来世界人类生存的挑战和对人才的需求,打造一所独具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其次,西浦还试图去探索一种新型的大学管理模式,即知识型组织的网络管理模式。我们知道全世界的大学都采用传统的官僚层级式管理形式,但这种适合于制造工厂的组织模式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在企业界也已面临挑战,更不用说大学这类知识组织,西浦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建立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平台来促进大学内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转移。总之,西浦作为研究性的国际化大学,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基本使命外,还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
如果定位清楚、运行成功,中外合作办学在很多方面可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启示。以西浦为例,我们在办学理念上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学校整合全球资源、构建科学社区,全面支持和服务学生的成长。
而中国高等教育要通过改革真正建立“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体系,需要多个层面的合力来共同推进。首先是体制层面的改革,需要尽快建设和完善大学组织法,将大学纳入法制体系;与此同时,规范大学定位和资源配置体系,改变教育的以工程和项目配置资源方式为科学透明拨款体系,让大学从“跑部钱进”转化为静心育人和研究;只要这样,才可能逐步改变中国高等教育以行政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即行政完全拥有大学的战略控制权和大学领导的任命权,大学全力完成行政部门设立的指标,大学领导者主要精力放在完成这些指标上,没有精力和动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另外,体制还为大学提供了一种隐性的庇护,只要完成上级关注的目标,大学领导者就不必考虑学生的诉求和成长,也不必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战略。因而,大学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也缺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保障体系,更不用说积极主动探索或推广相应的教育方法、技术和路径了。因此,要深入推进改革,一要突破体制障碍激发大学领导者关注学生成长的动力和积极性,二要帮助大学的管理者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方法和实施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下称《条例》)已经颁布10余年,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相关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式的发展。例如《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事业,属于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教师和法人主体应享有和国立大学学生、教师和法人主体相同的基本教育权利。但就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就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应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
尽管当前在中外合作办学就读的学生享有和国立大学学生相同的升学、就业权利,但在就读期间尚无法享有国家公益性的基本教育经费———生均拨款。生均拨款是国家按照《宪法》和《教育法》的精神,保障受教育者基本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教育公益性的核心环节。生均拨款应与学生接受何种体制下的教育无关,而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合法公民尚未享有这一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建议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提供生均拨款,保障所有中国公民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应享有同台竞争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
从本质上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师与国立大学教师一样,都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两项对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的事业,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和创新方面与国立大学教师并无两样。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应享有和国立大学教师同台竞争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特别是国家应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纳入各种人才计划统筹范围,给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同等的申报权利和资源支持。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享有教育组织的基本权利
虽然《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但当前因中外合作办学组织性质的民营非企业法人身份在税务和财政政策方面仍无法享有和国立大学同等的权利,严重阻碍了这类高校的发展。建议国家按照教育组织的发展规律,严格审查中外合作办学组织的营利或非营利定位,对非营利中外合作大学规范其非营利组织注册,使其享有与国立大学相同的税务和财政政策。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
(责任编辑:cf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