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借镜《教育2030行动框架》 打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2018-12-25 15:56 作者: 郭伟 张力玮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浏览:
摘要:编者按: 2015 年,联合国通过了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规划了人类未来 15 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通过了《教育 2030 行动框架》,并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反思教育:向 全球共同核心利益 的理念转变?》( Rethi...

编者按: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划了人类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并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核心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使得2030全球教育的未来蓝图得以清晰勾勒。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教育部门正在按照中央部署,研究制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框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支撑,而且是世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注意借鉴全球教育发展的经验。特别对具划时代意义的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更需要认真研究,重视其启发和借鉴意义。为此,本刊专访了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治理与教育智库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教授。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形成背景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

周洪宇:20159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目标》(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是人类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最高纲领。依据总目标,全球在2015-2030年要建立起一个更加进取的、世界性的教育议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该框架旨在增加入学机会,提升包容性和公平、质量和学习成果。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2015年后发展议程不应是千年发展目标的简单延续,而应利用这次机遇促进人类发展历程的重大创新和变革。未来15年教育不仅成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教育本身也面临从人到教育整体的全面系统的可持续化问题。

在剧变的时代,《教育2030行动框架》及其最新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重新审视学习、知识和教育,提出其应被界定为需要全世界集体努力的共同利益的核心,其核心的突破点在于共同利益对原有教育的公益性公共产品性质的超越,其所引发的全球教育治理格局的变化将是颠覆性的。即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仅限于公共品性质和个人收益的概念已经过时,教育成为全球的共同利益和责任。共同利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教育新阶段的新理念,从这一新理念出发,个人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将扩大到人人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国家和地区内的人人终身教育和学习,将扩大到全球的人人终身教育和学习。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往往重视教育的社会需求、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条件,以及教育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等相关因素,缺失了对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关注。然而,就教育而言,教育不仅是服务于社会和人的需要的一种附庸,而且其本身也是有规律地运行的生命体。忽视了这一点,就容易出现只把教育作为服务工具来认识的情况。我们当今的教育系统已经发生了飞跃,从初始状态经过一步一步地部分质变后,到现在进入全面的根本质变,向高一级的初始状态回归,实现教育自身的第一次螺旋式生长与跨跃的阶段。因此,这份行动框架的到来恰逢其时。

二、《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创新之处

及其内涵的核心要旨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创新之处及其内涵的核心要旨是什么呢?

周洪宇:在世界需要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空前挑战的背景下,社会必须变成学习型社会。这是因为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持续学习,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创造力,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及自然建立和平和谐的关系。换言之,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平衡和消除科技飛速发展可能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以实现人与人的自身创造物之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如果人的一生都能够处在这样的学习之中,可以想象,教育必然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动力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要强调的另外一点就是,终身教育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解决未来教育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这是一种整合的新变革式。《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了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新命题。我认为这种变革方式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果说赢得未来的关键是教育,教育的关键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那么,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则需要更为整合和更为系统的变革方式,而不是惯常的局部性变革或任何微观层面的变革。

变革应该成为有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手段和途径。面向学校系统的传统教育改革模式显然已经无能为力,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应对新的目标任务和环境。因此,未来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是,推进教育变革实现根本突破,使之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近期也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请您依据自身的理解谈一谈其中的内涵及特点。

周洪宇:我首先要谈一谈什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教育现代化提法始于邓小平。教育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盼,并成为中国改革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后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其列为我国教育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可以看出,教育现代化将是今后很长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选择。但是,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无论邓小平的题词还是高层文件都没有给予阐释和界定。

一些人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面向未来的、不断进步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公平不断逐步实现的过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在教育部委托开展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也提出了过程说,认为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在适应国家(地区),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也即现代过程中,获得教育现代性和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这种现代性表现在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发展形态、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治理能力等方面。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等学者提出,教育要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李克强总理在2017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讲到,2017年要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國现代化正处在深度转型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资源和环境原因,世界的脚步开始向新的绿色文明迈进,中国近百年来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化战略思路,也要根据需要一定程度地修改和调整。

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共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现代化,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是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努力推进世界和平合作,致力创新,合理解决各种社会和教育难题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应该成为影响和引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是为世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现代化,是中国政府对世界作出总体承诺的现代化。因此,不仅要把教育放在本国现代化进程中来谋划实施,而且要把教育放在世界进步的进程中来谋划实施。同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新阶段、一个更高的新的历史起点,而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简单延续。

20159月,联合国各国首脑共同见证和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紧随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同年11月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了教育的全球共同利益新主张,并在此基础上为实现2030教育目标做出具体规划。与此同时,发布了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了重新思考教育治理的基本原则问题。由此,关注和研究2030教育,成为了国际热点。我国也在近两年,集中了力量开展研究,制订中国教育现代化规划,致力于迈向我国教育发展新征程的构想。

四、《教育2030行动框架》

赋予教育新内涵、新目标和变革新路径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教育2030行动框架》都有哪些重要启示?

周洪宇:首先,该框架重新定义教育的新内涵。我们知道,教育是为了人,重新定义教育新内涵的大逻辑是关注人本身。国际社会虽强化了终身教育和国际人权框架,但如何真正保护这些规范却困难重重,至今仍停留于表象而没有取得真正实质性突破。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也愈来愈复杂难辨。教育不应成为扩大不平等、拉开差距的工具,而应当是提升人类共同福祉的手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框架的制订实施,需要从构建教育定义的新内涵开始。其是在数字技术、神经科学等新的知识视野中,重新审视教育的产物。在这个新教育定义的框架内,教育的责权利同时相联系地发生了转移,教育的多种职能不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平等地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责任。在这个新定义框架下,公办与私立、正规与非正规、校内与校外等界限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在这个新教育定义框架下,教育和学习将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包容性。

其次,该框架面向世界重新思考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如果将其拿来只是简单地套用或形式化地引导出一个本国的目标来,那么本国本地的2030教育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从文本到文本的过程。一直以来,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公益论。国家正规教育系统,不仅难以参与和贡献于全纳、终身的新的教育格局的形成,反而会对原本是增加受教育选择机会的其他教育体形成负效应和阻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框架的制订实施,需要重新思考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共同利益的新理论则超越个体和国家的层面,将教育和知识上升到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层面上。这是一个全新的整体平等的教育发展新模式,这是重新审视教育发展新目标的思想基础。共同利益的本质则是共享的,是集体主义和人文的,也就必然主张教育的完整性和包容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框架的制订实施,需要重新思考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最后,该框架面向未来重新寻求实现目标的教育变革新路径。目标与路径的统一协调是变革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有效变革实践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变革我们的世界,是通向世界未来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必然路径,那么,教育2030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依靠好的教育变革来达成。无论是从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还是从全球教育前15年向未来15年转向,其间所要经历的,都无疑是一个深度的突破性转型过程,是一次质的跃升过程。没有系统的以突破性变革为起点的新变革方式的推动,要完整系统地实现2030教育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

显然,变革理论和实践模式创新,是实现2030教育目标所面临的又一项基本任务。共同利益新概念是支撑新教育目标的基石;新教育目标是支撑新变革模式的基石。面向2030教育,我们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一种根本的、非歧视性的模式。新教育目标体系是教育的自我更新,是教育体系的质变和新旧教育体系的代际更替。这种变革方式还未曾有过,构建2030教育,需要创立这样的新变革模式。这种新变革,是系统的全面整合的变革方式,是新工程奠基而不是旧有框架的修补式变革。

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实现

也需要新定义、新目标、变革新路径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如何实现?

周洪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只有与世界接轨,适应未来趋势的教育,才可称得上是获得了现代化特征的教育。因此,在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中,要注意研究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其中,《教育2030行动框架》作为国际上最具代表性和引领性的行动框架,尤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定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教育新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教育变革新路径。

首先,任何时期的教育现代化框架的制订,都需要建立在一定内涵的基本概念之上。如果承认面向2035的现代化不是以往任何时期现代化的简单延续,那么我们必须研究清楚中国教育现代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内涵,重新定义面向2035的教育现代化新内涵,以确立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启程的逻辑起点。我们建议接受使用共同利益概念,扩展现代化整体面向和构建底座。从原有的教育的公益性公共产品概念转向共同利益,我们将不会继续在原有学校教育思考框架内打转,而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社会新视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定义可以为,在教育提供主体方面,走向多元并重,各种性质的教育提供者统一、同等纳入政策视野,彼此间的界限消除,等级消除;在受教育者选择权和学习形式方面,走向多元平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学习将会统一和一视同仁地被纳入政策视野,之间的界限消除,等级消除;学习者的学习具有终身性、连续性和自主性,任何年龄段任何形式和场所的学习,会被统一和一视同仁纳入政策视野;在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将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同等重要地纳入政策视野,并强调对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的尊重。

其次,有了现代化的新定义内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新目标也便呼之欲出了,这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我们建议跳出原有框架,重新审视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框架内涵,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已有基础上,研究新的目标体系的逻辑框架。新一代的学校与现存的学校将不可同日而语。新体系携带的是新一代教育基因,这种基因正是由终身教育概念的本质内涵所赋予的。同时,面向2035的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应该把可持续作为核心关切,树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观,为所有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其不仅要关注会产生经济效益的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教育中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这是在多样化的世界中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2030行动框架》呼唤一场深刻的全面整合的新变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同样呼唤此类变革。这里所说的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方式,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局部性变革,或任何意义上的微观层面的变革,而是更高级别上的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教育2030行动框架》强调,实现新目标需要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方式的到来,而这一变革的方式迄今还没有出现。我认为如果没有这种全面整合的如此的变革方式,全球的改革事业都将因此受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框架需要同时研究构建如此的新变革模式。

总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启发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应该从重新界定现代化定义入手,在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上起步,并形成与新逻辑起点相统一的目标体系和实现路径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告诉我们,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仅仅标志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步的实现,之后还有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远大的目标,有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中国教育会以崭新的姿态步入第二个百年的伟大征程。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