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2019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开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张力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就中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专业解析。以下为张力先生的演讲摘要。
各位领导、专家嘉宾、教育界同仁和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盛会,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专题内容是,“中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最新进展”。
教育现代化,一般指是后发国家追赶先发国家的过程,看看别国已经走过的路,有哪些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后来者可以参考。中国教育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前行,必须适应基本国情,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经验,关键是教育周期往往比一般经济周期长,需要适度超前安排。这意味着,在创新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需要更长远的前瞻性。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张横越百年的宏伟蓝图。今年新中国走过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均已进入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全体国民素质明显提高。往后30年怎么走?根据中共十九大的总体部署,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准备再分两步走,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百岁之际,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刚才,杜玉波会长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现状与前景,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主席罗伯逊先生谈到人才4.0对应工业4.0或智能经济的升级版,的确值得深思。原来适合工业化的类似生产线一样的国民教育体系,能不能保证今后行稳致远,这是非常大的问题。接下来,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最新进展,我想引述和试析三个重要文本。
第一个重要文本,是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报告。对标2020年、2035年、2050年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阐释了三层重大教育决策意图。一是明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一体推进的战略步骤,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三是更加重视全面增强教育系统自身实力和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能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都将合理定位、统筹发展,开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征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不是一般号召,而是要继续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全覆盖,重点惠及数以千万计青少年儿童。
第二个也可以说第二组重要文本,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同时中办、国办印发了2018-2022年间本届政府任期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展望2035年,中国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要求比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高一位次,并期望中国届时迈入全球公认的教育强国行列,不过,全面建成教育强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关于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发展目标,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板块来加深理解。
第一板块,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并发挥统领作用。主干是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领域创新服务业态,平衡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多样化教育与学习服务有序健康发展格局。这将是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顶层设计方案。
第二板块,涵盖国民教育体系关键阶段,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可靠保障。围绕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等六大重点细化部署。这将是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的重要环节。
第三板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夯实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基础。通过变革教育治理方式,使教育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依法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这将是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支持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的总体思路。
第三个重要文本,是闭幕不久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文件。从第八部分民生保障制度的导语来看,清晰显示出四个政策要点。一是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目的就是满足14亿中国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在中共十九大报告确定的“七个有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将迈开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新步,其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同今天论坛主题直接相关。三是中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和公共财政支出重点,依然注重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促公平的民生建设。四是着眼于社会需求高度分化,需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对教育领域而言,虽然篇幅不是很大,但政策导向意义非常清楚。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主旨,必将谱写宏大篇章。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件重申并强调了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教育工作大政方针的高度连贯性。
关于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制度体系,根据文件新的重点要求,一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夯实教育体系的基石。二是更加强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凝聚社会各界合力的有效机制。三是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从而逐步搭建起符合基本国情的、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总之,中国教育现代化,主要锁定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将比国家现代化更要超前部署和实施,需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基,也需要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支持,并注意借鉴他国经验,将更好适应全体国民的谋生发展需求,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谢谢大家!
(转载自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