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在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中把好留学生“质量观”和“质量关”

2020-06-03 19:33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浏览: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正式迈入普及化阶段的今天,大学已经走向舞台的中心,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深入,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近日,两则消息将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再次推上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则是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正式迈入普及化阶段的今天,大学已经走向舞台的中心,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深入,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近日,两则消息将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再次推上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则是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另一则是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的提案》,从提高留学生质量、促进留学生发展、细化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毫无疑问,两则新闻无一例外地将焦点聚焦到高校国际化办学和留学生教育上。

  以留学生为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彼此接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增强了世界各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和加强国际留学生管理。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其中“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向国际化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已经走过了数量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进入到了提升质量、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国际留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方面,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关”和“质量观”。这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着眼于高等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着眼于提质增效赋能,更需要包括新闻媒体、普通民众各方摒弃偏见、搁置分歧,为推动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健康发展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对于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要尊重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科学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树立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正确的质量观和政绩观,不追求合作办学院校和国际来华留学生数量上的膨胀和跨越式发展以及所谓的“弯道超车”,而应追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尤其是借助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结构指标体系,来淘汰“低质量、低水平、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项目,规范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等渠道,深化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等领域开展“实质性、深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从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质量水平。此外,需要精准吃透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精神,领会实质、把握方向,既要坚持开放,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又要尊重规律,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在给高校释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教育政策的定力,顶着网络舆论压力将正确的事情做好,不要被一些断章取义的媒体“带乱了节奏”“带偏了方向”。客观而言,作为政策决策部门,与其被网络舆论绑架和胁迫,不如认真寻找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症结,因校制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加强监管和服务,引导和鼓励各高校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结构。既不对各高校搞“齐步走、踢正步”的规定动作,也不能因噎废食、瞻前顾后,被束缚住国际化办学的步伐,而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和师资力量、国际化程度等因素“量体裁衣”“看客下菜”,个性化定制适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办学方案和指标体系。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工信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规范高等教育办学排名,依法对于社会上琳琅满目、鱼龙混杂的大学排行榜进行清理和综合整治,以减少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国际化排名对高校办学的干扰和误导,规范各类排行榜的审批和发布程序,依法追究排行榜的发布机构侵害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为,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来有效解决和化解教育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瞻望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国内广大高校在认真总结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经验的同时,更应牢记国际化办学的初心,依章依法规范化办学,认真查找自身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存在的“重国际合作院校和国际留学生数量轻合作质量、重交流合作项目签约轻合作实效,重人员交流数量规模轻科研合作”等错误认识,既要顶得住合作办学“灰色地带”的经济利益诱惑,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珍惜学校在国际同行的口碑和声誉“羽毛”。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能够挺直腰杆,有点儿骨气和勇气,一方面坚守学校办学目标和定位等“定力”,既不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评估而“折腰”,也不为社会媒体层出不穷的排行榜而“身心交瘁”,疲于应付和盲目追求排行榜上的名次和位置的升降,大大方方地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普遍关切。坚定高等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不动摇,以“深化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把好国际留学生培养教育质量关”来确保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落到实处,借助更加优质高效的国际交流合作来服务和推动国家各项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招收和录取国际留学生方面,高校要全面、辩证、科学、积极地分析研判形势,全要素、全过程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既需要树立严格、一致、公平的“质量关”,更需要树立全面、多样、立体的“质量观”,遵循“注重优化结构、注重深层合作、注重办学实效”的原则,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教育对外开放人力、智力、区域、特色等资源优势,寻找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新的“生长点”和“增长极”,注重国际留学生来源构成的多样化,提升学习中国文化、语言等专业领域以及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比例。

  国际留学生的“质量关”不仅应强调其知识基础和文化水平,更应涵盖其中文和英文的语言水平,更深层面上还应考虑其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譬如,该群体的留学态度和对中国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制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学会用系统思维构建治理体系,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水平向国际先进看齐。在国际留学生招录的宣传和推介过程中,要注重这些领域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科学合理设计,从入口环节保障国际留学生培养综合社会效益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破解教育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另外,留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树立动态发展的“过程质量观”和“形成性质量观”,在汉语学习、中国社会文化认知以及日常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等各个过程环节,凭借“学业预警”和“日常行为预警”等过程管理机制,在政策执行节奏和力度的精准性上下功夫,始终重视国际留学生教育质量,牢固绷紧教育质量这根线不放松。

  与此同时,更需要客观认识到国际留学生教育的综合社会效益,一定意义上来讲,国际留学生教育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科学知识的讲授、传播和传承,更具有“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政治、外交、文化传播的功能。因此,对于国际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服务,需要跳出高等教育领域来看待该群体在营造良好国际发展环境、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理念、讲好中国发展与改革故事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亚地区世界一流大学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比较研究”(16BZZ082)、吉林大学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项目“提升新时代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略研究”(2020SZQH18)、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理论范式研究”(20182YSZ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