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向上•2020中国教育发展观察(二)

2020-12-30 16:10 作者: 中国教育报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浏览:
摘要:擘画壮丽蓝图 教育阔步前行 本报评论员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 所谓不平凡,不只是每个人的生活日常因疫情而发生改变,还在于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中国教育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迎难而上,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教育改革亦持续走向深入,重磅文...

擘画壮丽蓝图 教育阔步前行

  本报评论员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

  所谓不平凡,不只是每个人的生活日常因疫情而发生改变,还在于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中国教育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迎难而上,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教育改革亦持续走向深入,重磅文件接连推出,未来蓝图愈加清晰,新时代教育昂首迎来“十四五”的壮丽开局。

  指向未来的蓝图,在宏观架构上更加科学,在微观落实上更为细致,为中国教育现代化铺就前路,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果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牵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一条引线,那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则是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深耕厚植的坚实抓手。

  不得不承认,四张蓝图彰显着破与立的决心,体现出旧向新的过渡,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作用,瞄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路径与方案,在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历史背景之下,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15年教育之蓝图。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顺应时代发展与育人要求,旨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构建了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一重磅文件,引导教育回归本源,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

  满意的教育,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则聚焦培育时代新人,深刻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价值目标以及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培养其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中实现人生蜕变,更好成长成才。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凸显了体育、美育的价值功能,进一步完善了体育、美育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拓展了体育、美育的实施路径,致力于让每一名学生心中有爱,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志存高远。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教育的责任担当。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教育底蕴和教育实力的较量。唯有在瑰丽蓝图的引领之下,才能步履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才能更好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历史重任,培育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的一代新人。

  向前看,未来中国教育的轮廓清晰可见,实施路径一目了然,接下来需要每一位教育人全力以赴,扎实落实,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勠力同心书写教育事业的历史新篇。

  (执笔人:张贵勇)

 

  评价改革

  坚定立德树人教育使命

  关键事件

  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标志着以评价促改革的高质量教育发展机制已经开启,且已然上升为国家意志,具有里程碑意义。方案是新时代教育评价理念的政策化集成,是各级政府发展教育、学校办学、教师育人、学生发展和社会用人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教育的又一鲜亮标识,也折射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风向。

  新时代教育的中国坐标。教育评价逐渐从理论研究走进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其发展基本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作出重大政策调整。这期间,每一次重大改革都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结合国情,但坚持中国特色、立足时代、扎根中国办教育的发展导向,从未像今天这样响亮而鲜明过。其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布局教育事业,单是教育投入一项就足以体现这点。自1985年提出“两个增长”、1993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以来,直到2012年真正实现,并从该年起已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投入的保障加速了教育的内涵发展,今天的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至此,未来的中国教育发展之路是什么,方向在哪里,愈加清晰。评价方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师德师风和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这些都为新时代教育定下了中国坐标。

  教育评价改革的全维性。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教育,似乎还未关注到教育评价问题,90年代以来直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教育评价逐渐进入政策视野,但这期间的标志性重大文件,对评价问题或有设想但缺乏具体措施,或主要聚焦于考试招生改革。此次从国家层面专门就教育评价改革印发文件,凸显了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方案将评价改革系统化为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机关企事业用人单位等五个维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要求学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要求教师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五个维度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五个责任主体,同时列出体现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全维性。

  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教育评价改革方案致力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其中多有创新。例如,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既评估最终结果,又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对幼儿园教师评价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对中小学教师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述评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强调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对高等学校教师评价提出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对学生,则强调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改革导向有制度深化、时代创新,也有价值回归,其鲜明的评价导向将有效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高质量教育的标准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它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教育发展的各资源要素、各领域内容、各教育环节都必须追求高质量,这就必须建立质量标准。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提出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包括幼儿园保教质量、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等,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严格学业标准。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相关文件的描述,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文件将陆续制定,由此形成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标准保障体系,奠基教育未来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

  (作者马开剑,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劳动教育

  培育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关键事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教育的新要求,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作出全新部署和顶层设计,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风向标意义。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也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重要诉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在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中处于关键性地位,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进入新时代,必须认清并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意见》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广大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进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从家庭和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家庭和谐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意见》强调“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为此,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劳动教育,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机制,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从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角度看,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随着2020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意见》的配套文件,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落实方案,不仅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框架和价值定位,而且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和关键环节。有了实施路线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之目标,必将指日可待。

  (作者王晓燕,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

 

  学校体育

  扎实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关键事件

  2020年8月以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凸显着国家层面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强决心。学校体育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智慧支撑,也需要身心健康的人力资源支撑。

  近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持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优化,平均每年增配约2万名体育教师,师资配备状况整体改善;保障条件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平均达标率超过90%,体育器械配备平均达标率接近95%;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开齐开足率超过70%,逐步构建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学校体育年度报告、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学校体育质量监测以及体育综合评价办法的评价制度体系。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正当其时,其聚焦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明确了学校体育总体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22年,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为了保证目标的达成,还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三个引领性的重要改革举措。一是提升了学校体育的站位,前所未有地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明确了学校体育的重要价值和使命。二是从组织领导的角度强化了政府责任,从法规建设的角度作出了制度保障,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同时,要求完善学校体育法律制度,研究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鼓励地方出台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三是从调整指挥棒的角度,直接明确了体育考核、考试的改革方向,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为了解决学校体育难点、痛点问题,对关键环节精准施策。为保证体育课开齐开足,提出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出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补齐短板,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提出要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为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问题,提出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互促共进机制;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出要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为保证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要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和国家、省、市、县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和人才选拔制度,深化体教融合;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和意外事故风险,解决学校后顾之忧,提出要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透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可以听见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然全面吹响。随着配套文件和具体改革措施的落实,学校体育必将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作者吴键,系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

 

  学校美育

  全面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键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美育经历了重启、发展、改革和体系化建设几个阶段,进入新时代,学校美育又面临新的历史机遇。2020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印发,描绘了未来15年我国学校美育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宏伟蓝图。和以往的政策相比较,其站位更高、系统性更强、保障力度更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动学校美育升级转型的意志和决心。

  进一步深化了对学校美育的认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丰富了美育的内涵,深化了对学校美育功能和地位的认识。一是美育不仅仅是艺术审美教育,更不只限于艺术技能教育,还是心灵教育、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从而超越了狭隘化的美育观,走向了融合或综合的大美育观。二是对美育功能的认识上有所拓展,在注重个体精神享用和发展功能的同时,关注美育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功能,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进一步提升了美育的地位。改革开放后,有关教育方针的表述中曾一度不提美育,把美育视为德育的组成部分或有效路径,而今学校美育被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标志着学校美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性要求。

  构建了更为系统的学校美育体系。《意见》系统构建了适合新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学校美育体系,提出了学校美育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清晰详尽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明晰了新时代深化美育改革的方向、方案、方式、方法,明确了未来3年和未来15年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在学校美育工作内容上做到了全覆盖,并体现出融合、整合、衔接和一体化设计的思想,从课程、教材、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改革、学科建设、教师、硬件设施、社会资源、薄弱学校帮扶、社会公益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论述了如何改进美育工作。《意见》也系统提出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措施与方法,为未来学校美育开展提供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实践的观念指引和操作指南。

  加大了学校美育改革的保障力度。《意见》的保障力度空前。一是颁布的规格最高。二是《意见》中提出了一些加强学校美育的刚性要求。例如,明确指出要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提出了推进中小学美育评价改革的具体措施,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要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等学校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美育教师要占有一定比例等。三是组织保障的力度空前。首次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学校美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学校美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视法治保障,首次提出鼓励地方出台学校美育法规制度。首次提出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回顾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意见》既凝聚了人们关于学校美育发展的共识,又开拓性地提出了新时代的美育发展观,做到了方向性、前沿性、学理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面向未来,《意见》必将成为我国学校美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唐汉卫,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30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