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5日06:39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李爱铭 实习生 梁羚)与“小老外”做同学?未来几年,这在上海中小学将日益普遍。昨天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透露,本市将推动外国青少年在上海中小学随班就读,将规划建设中外合作高中。
目前沪上的中外合作办学,多为高校或非学历培训机构,普通高中的中外合作办学仍属空白。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杨伟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开展高水平的高中阶段合作办学,鼓励上海优质高中与国外知名高中和教育集团合作,设立1—2所中外合作高中,招收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此类高中将更多体现国际化色彩,融合本土课程和国际课程,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国际交往与国际竞争能力,以满足市民、海归人员和外籍人员子女的需求。
近几年来,随着在沪小留学生的增加,本市一批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国际部或者国际课程班。“十二五”期间,本市将鼓励更多中小学招收外国学生入学,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多随班就读的机会,并鼓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与本地中小学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同时,本市鼓励知名中小学派出师资,到海外华人聚居区举办学校,分享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力争“十二五”末,在海外设立1个基础教育海外机构,并新建3到5个孔子课堂,加快汉语国际推广。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推动上海中小学与国外优秀中小学结成友好交流学校,开展师生互访。各区县和学校将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和教材,同时开展“中小学非通用语种学习计划”,以拓展课程形式开展包括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外语学习。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将选拔和资助职校生赴海外知名职业培训机构及跨国公司,学习、运用先进知识与技术。预计到“十二五”末,市级层面每年资助5000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赴海外学习、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