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推进“三化”建设 打造“中西部教育一流城区”
2012年10月17日03:55 成都日报
昨日,成华区召开教育工作会,确定了未来三年教育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按照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成华区配套学校建设行动规划(2012-2015年)》、《成华区学校品牌发展行动规划(2012-2015年)》、《成华区教育卓越队伍建设行动规划(2012-2015年)》、《成华区教育开放合作行动规划(2012-2015年)》四个配套文件要求,到2015年,成华区将投入达50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强教富区”发展理念,全面实施“高位均衡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教育发展战略,启动“名师、名校长、名校”教育工程,力争3年内建成“中西部教育一流城区”。
“一流的城区必然要有一流的教育,我们将在抢抓机遇,实现后发赶超、领先发展。”成华区委书记刘玉泉表示,当前,成华正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兴市战略,全面打响“五大兴区战役”,加快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三化”建设、打造“中西部教育一流城区”,既是成华区打好“产业立城”、“开放活城”战役的有力支撑,也是实施“北改优城”、“环境宜城”战役的重要内容。因此,成华区将始终坚持教育在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不动摇,切实做到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事业,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人员编制优先支持教育发展,切实为“中西部教育一流城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新添45所高标准学校
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化,实现公平供给
成华区坚持以硬件建设为基础,每新建一所学校都要求“高位切入”、高标准建设。今年开始,成华区将抓住“北改”旧城、东建“新城”等契机,紧紧围绕“一核三轴六区”功能区建设,大力提升教育高位均衡化水平,实现公平供给,完成“教育机会公平”向“教育质量公平”的提升,让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孩子都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开始自己的人生之路。
为此,成华区将大力提升教育配套水平,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计划到2015年,高起点、高标准新建配套学校(幼儿园)45所(中小学校29所、幼儿园16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与此同时,该区还将加大老、旧校园风貌改造力度,整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成华区将于“十二五”期间在6大功能区域内新建的45所配套学校中,努力打造21所精品学校,并同时拆除14个规划消除的校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据介绍,新建的45所学校(幼儿园)中,包括普通中学1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7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16所,其分布范围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13所,八里庄创意商务区7所,北湖熊猫国际休闲旅游区4所,龙潭总部经济城4所,建设路商圈11所,新客站城际商旅城6所。按计划,今年将建成13所,2013年-2015年分别建成18所、9所、5所。
实施名校+名师工程
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优质供给
成华区还坚持以质量兴教为核心、品牌强教为重点,实施“精品、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倾力打造一批社会公认、群众称道的学校金字招牌。
名师工程引领:
新任教师六成来自重点高校
成华区将坚持“培育、引进”并重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进名优校长、名优教师“质”、“量”“双提升”,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满足教育“三化”发展需要的卓越教育人才队伍。该区将进一步深化“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大力实施“岗位练兵、全员培训、骨干培育、后备培养”行动,加快培养一批有先进教育思想、丰富教育成果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一批理想崇高、师德高尚、底蕴深厚、视野开阔、业务精湛的“学者型”名师。
成华区还将畅通优秀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吸纳国家、省、市高端教育人才,并扩大部属师范院校直招教师比例,拓宽重点高校和省属师范院校选人途径,力争面向“211”大学和国内重点一流大学直招优秀大学生比例在2015年前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该区还将加大外聘教育专家力度,不断扩充教育“三化”发展的智力资源,并加强与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知名高等院校及专业教培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行干部教师培训项目招标制。
名校工程推动:
培育小学“五朵金花”初中“三驾马车”
成华区将坚持教育“优质倍增”发展,以品牌强教为重点,实施“精品、特色”发展战略,创新学校品牌建设机制,持续扩大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多元化需求,加快形成“一校一品”、“百花齐放”和“小学五朵金花、初中三驾马车、高中三足鼎立”的区域教育发展态势,倾力打造一批社会公认、群众称道的学校金字招牌。
成华区将着力打造优质学校,力争到2015年,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多元的新优质学校,形成“小学五朵金花、初中三驾马车、高中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打造一批同行认可、公众信赖的品牌学校,使优质学校比例达到全区学校总数的80%。
成华区将按照“校校出特色,努力创品牌”目标,坚持“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学校品牌”的发展路径,分层次、分批次加快品牌学校建设;坚持“名校”带动发展思路,大力推行“集团联盟、雪球滚动”等模式,着力集聚优势教育品牌,加快打造一批在全市教育系统位居前列、在人民群众享有盛誉的品牌学校。据介绍,该区将强力推动目前在区域内已有较高社会声誉、办学质量优良、示范作用较强的列五中学、石室初中、双林小学、成华小学等现有品牌学校高位求进,提升为在省市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美誉度的优质品牌学校,并大力扶持成都市双语实验学校、双庆中学、双水小学、北新实验小学等办学基础扎实、发展势头强劲的学校,逐步发展为在区域内有积极影响的新兴品牌学校。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推进教育国际化,实现多元供给
成华区将坚持教育“全域开放”, 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学校)合作办学,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开设国际部、国际交流中心等,并依托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展外国语教育和双语教育改革实验,着力打造公办精品外国语学校和公办精品双语学校,构建“根植本土、放眼世界、互动交流、多元包容”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成华区将进一步提升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实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运用国际资讯、应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该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及幼儿园试点引进优质国际课程,加强国际课程比较研究,促进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双向互动,并支持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地区)合作,探索办学标准、课程标准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据了解,成华区已计划尝试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小语种选修课程,营造多语种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与此同时,该区学校还将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通过跨文化教育培养,让学生兼具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乐意与世界对话,善于参与世界竞争。
(责任编辑:CF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