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生建学副司长访问西交利物浦大学
2012年6月13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2012年6月13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6月11日上午,在江苏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的陪同下,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生建学副司长一行到西交利物浦大学视察工作。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丁忆民副校长接待了来访嘉宾。
在基础楼二楼沙盘展示处,席酉民校长向来访客人介绍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基础建设及科教创新区的整体情况,并着重介绍了科教创新区内资源高度整合的社会化后勤服务及政府对学校办学的支持。
在451会议室,席校长为生建学副司长一行详细介绍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发展规划、大学的愿景与使命、大学特色及独特的育人模式。席校长介绍说,现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已经有了三届毕业生,他们的表现非常优秀。这些入校时高考成绩一般的学生,经过西浦四年的熏陶和培养,毕业时已经成为能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大学生相竞争的国际型人才。
席校长表示,国际化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西交利物浦大学要深入探索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大学新的特征,整合全球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中国有两千多所大学,我们决不简单地拷贝国外的大学,也不主张原汁原味的英国教育或美国教育,西交利物浦大学已经初步探索了创新型的‘五星育人模式’。这个模式强调‘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学习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综合的教育策略和导师体系等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素养体系和能力体系,以实现我们培养世界公民的育人目标。”
座谈中,就中外合作办学目的、中外合作办学法律制度的完善、外国专家的长期聘任、中外合作大学享受公立大学同等的税收政策、新专业审批、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等问题,席校长与嘉宾们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为主管教育涉外监管的教育部领导,生建学副司长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发展模式表示肯定。“我对西交利物浦大学感到很亲切,对她的发展很有信心。从第一次来西交利物浦大学时的一两百名学生,到现在的五千七百人的规模,学校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好,因为她选择了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子,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坚持颁发中国自己的文凭。这是中国自己的大学对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一种探索,这种模式也是将来中外合作办学,特别是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最好的一种发展模式。”
生副司长表示,中外合作办学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甚至是要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最近教育部批准同意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展利物浦大学研究生教育就是这样的尝试。
生副司长同时建议西交利物浦大学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这几年办得非常好,办学理念、毕业生质量都非常好。尽管席校长要保持宁静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宁静的心态,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我们希望西交利物浦大学能进一步加强宣传,这不仅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是用高品质的办学和育人成果来提升整个中外合作办学的形象。”
交流结束后,生建学副司长一行还参观了大学校园。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法规处闫炳辰调研员、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法规处陶洪建处长、江苏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余晓南副处长等陪同视察。(记者: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