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粤港澳大湾区 > 正文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广州教育如何发力?

2021-04-23 14:26 作者: 光明社教育家 来源: 光明社教育家 浏览: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在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被视为全球经济的第四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自2017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此后的连续4年都列席政府工作报告。和着...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在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被视为全球经济的第四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自2017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此后的连续4年都“列席”政府工作报告。和着国家战略规划的步调,粤港澳大湾区的眉目逐渐清晰。以广州为首的核心城市,率先敲响了进入湾区时间的钟声,朝着建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速迈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广州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头衔,赋予广州引领辐射大湾区的重要地位。使命所系,广州教育一路先行先试。

广州的教育高度就是大湾区的教育高度
 
“学校需要什么权力,我们就放”“科教城新建了一所广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在和省里沟通的时候,他们问广州这样的城市还有没有必要再办一所大专层次的院校。我们很坚定——关键看需求,目前绝对有这方面的办学需求。广州的城市吸引力强,幼儿园教师大量短缺,要加强幼师队伍建设,现阶段我们正需要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在对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陈爽采访中,她提到最多的是满足城市的“需要”。
 
紧盯需求侧,广州的教育发展也被更多地放在大湾区的需求中考量。陈爽强调:“广州教育发展始终着眼于设想整个大湾区,着力打造大湾区的教育高度。在各个学段,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都致力于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2020年12月,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广州超前谋划大湾区高等教育并迅速行动。“十三五”期间,多所高校拔地而起。以广州速度和广州效率建设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从打下第一根桩到一期项目完工,只用了不到一年。2019年校区首批招收本科生400名,2020年入驻学生约1400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筹设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划2022年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质量和水平对齐港科大;总投入近100亿的广州交通大学正在筹建。
 
城校融合发挥集聚效应。位于增城区朱村的广州科教城正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技能技术人才培养集聚区,一期已有13所职业院校入驻。院校按照优势学科专业相近、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的原则进行组团布局,包括交通运输组团、城市建设工程组团、工业制造与信息化组团三大组团。每个组团有一所高职学院(技师学院)和若干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比如,交通运输组团包括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中职学校)和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技工院校)。“排兵布阵”的组团思路体现了中高职衔接,并为将来的职业大学做充足准备。
 
各大城市榜单上,广州的城市活力和人才吸引力等指数均遥遥领先。广州最新的总体规划提出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比2016年末的人口数增加600万。这对广州的城市承载力提出了考验。广州提出,在满足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发挥教育资源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战略地区的引领作用。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人口、产业布局,发挥教育资源在城市新区建设、旧区改造、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方面的战略引导作用。
 
多地联动,共绘大湾区教育同心圆
 
地缘相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推进,港澳人士来穗创业就业越来越多,广州做足教育服务,港澳随迁子女不但可以“就近入学”,更多了一种选择。2019年开始,广州的培正中学和朝天小学等公办学校开设“港澳子弟班”,招收适龄港澳籍子女入学。朝天小学实行“独立编班+融合教育”组班,安排“双班主任制+党员示范岗”师资,开展“国家课程+广府文化特色”课程,注重“爱国教育+日常交流”培养。由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懂粤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任专职导师。目前,广州已有6个区9所学校开办25个港澳子弟班,满足港澳籍在穗人士子女对优质、多元教育的需求。
 
另一组数据也值得注意:在广州,17000多个境外身份的中小学生没有选择单独编班的学校,而是直接入读了普通中小学。在陈爽看来,尽管有14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完全满足他们的求学需求,但他们从小在广州长大,普通话和广东话都讲得很好。具备同班就读的条件,愿意接受广州本土的基础教育,认可中国的教育理念。
 
教室里,来自不同国家的中小学生同班上课,还有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机会,这是广州教育的开放之处。执信中学校长何勇告诉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外籍人士,希望子女学习中国的文化,还看到了内地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子女在内地升学做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共同成长,我们的学生也打开更广阔的国际眼界。”在何勇心中,国际化首先要看到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彼此交流的过程就是国际化的过程。
 
执信中学缔结了2所香港姊妹学校,为两地学生提供了多样化、视野广阔的课程。人生远足实践课程提供到访德国、美国、瑞典、以色列、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人生远足之旅,并把香港姊妹学校和香港名校生涯探索课程纳入学生生涯系列选修课程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截至目前,广州市共缔结89对国际姊妹学校,289对穗港澳台姊妹学校,数量在全国、全省城市中位居前列。缔结范围涵盖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教育,形成长期稳定的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机制,在办学模式、教育理念、课程建设、教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
 
多地教育的交流互鉴中,广州的教育模式逐步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中心。
 
广州教育深深根植广州本土、根植中国。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遵循“在地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告诉记者:“国际校区的理念是以我为主、国际协同,把办学的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上的,设什么专业,聘什么师资,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均由中方主导、国际协同。学生不出国门,不用缴纳高昂的学费,还可以免受海外留学各种不安全因素、各种变数的困扰。身在广州,在国际校区就可以接受与国际高校同效等质的教育。”
 
优势互补无缝对接,“1+1>2”驱动湾区建设
 
特区深圳与广州相隔仅有100多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人见证了这个南海边的小渔村经济腾飞,势头强劲发展为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也会时不时地被拿出来比较一番。位于大湾区的两座核心城市却不见争夺湾区心脏之举,教育搭建了连通城市的坚固桥梁。
 
广州的医学高等院校在深圳建设了12家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成为深圳民生工程的提速器。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在穗高职学院与15所深圳职业技术学校在46个专业点获批开展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招生培养试点,双城携手构建湾区职教圈融合发展新格局。教育促进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合作发展,广州和深圳“双子星”,发挥叠加效应,共同服务于湾区的整体规划。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新批复的铁路建设规划将与大湾区内的高铁、普速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形成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而大湾区的城市群发展,除了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离不开软要素——宽松灵活的体制机制。
 
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十一个城市、两种制度、三种法系。机制要不断完善,方能保障要素的无障碍流动。打破湾区内部人才流动壁垒,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良好的人才流通机制必不可少。广州市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开展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除外)编制内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促进人才交往交流。
 
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给予广州高校成长空间和学术生命力新的增长点。广州市教育局在高校科研项目中增设产学研结合项目,下放项目评审权给高校,由高校自主评审确定项目并实施管理注重围绕项目产生的综合效益指标进行评价,成果转化成效可以作为项目考核验收指标,强化项目结果导向和需求导向。
 
为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广州支持高校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校级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权益比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归属科研人员和团队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激发科研成果转化潜力。广州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系紧密,大大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里程”。广州大学获批市科技局在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单位,与社会各界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60多个;广州医科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医药健康孵化器企业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组建PI团队创业单元11个;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54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了12个校级产学研基地。具备区域优势和特色的高校、科研领域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大企业三方强联合强互动,合作层次高、产教融合深入,有效提升了大湾区高校学科和科研创新力。
 
认定港澳台和外籍高层次人才135人,颁发人才绿卡7600余张,人才这一跨境和跨区域要素成为广州蓬勃发展的关键。扎根广州融入大湾区生活圈,人们逐渐对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教育,也已成为广州回应人们美好未来期待最有力的方式。
 
 
来源 | 《教育家》2021年3月刊第4期
作者 | 记者 王楠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