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山东大学德国学院揭牌仪式在位于青岛蓝谷核心区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山东大学校长张荣,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山东大学副校长张永兵,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即墨市市长张军,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Otto Wiestler,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主任 Dirk Heinz,德国萨尔大学校长Volker Linneweber和山东大学--亥姆霍兹生物技术研究所德方所长Rolf Mueller等出席揭牌仪式。
该学院的成立标志着青岛蓝谷第一个实质性运转的中德合作研究室正式成立。据介绍,该学院将以国家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借助青岛市与德国合作优势,采用与德国接轨的科研与办学组织模式,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引进德国优质资源,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举的创新性高端特色学院,搭建我国对德交流合作的高水平专业平台。也标志着百年名校山东大学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中德相关科研单位十几年合作研究基础上结出的丰硕成果。
张荣在致辞中表示,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对德合作发展战略,为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质量,2015年10月,山东大学与亥姆霍兹感染中心、德国萨尔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就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以生物技术研究所为核心,整合多方相关优势学科力量和学术资源,组建成立山东大学德国学院。德国学院是一个山东大学与德方多学校、多领域,与校内多学院、多学科相联合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学科交叉平台,是“虚实结合、相互依托、协同创新、成果共享”的学术共同体,是山东大学的国际合作特区和学科交叉特区。
据了解,该学院建设初期将以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作为核心研究领域,再逐步扩展到公共卫生、汉学研究、化学工程、移民研究等一批优势学科方向。在开展中外科研合作的同时,汇聚两国教育、经济、文化和企业界的优质资源,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掌握前沿专业知识又具备全球视野的精英人才。将围绕“中德合作、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建设标准,秉承“开放、联合、竞争、共享”的建设方针,以“学术、应用、效率、服务和国际化”为根本导向,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汇聚拔尖创新人才,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把她建设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涌现一流科技精英的学术高地、推进中德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致力中德国情研究的高端智库。(责任编辑:cf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