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教育功利主义让人们对教育失去信心
腾讯出国讯 10月15日-17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在中国大饭店举行。腾讯网作为此次论坛的紧密网络合作伙伴,对主论坛及分论坛进行网络直播。同时,腾讯网为论坛平行活动中国国际教育展的官方网络、官方独家微博合作伙伴,全程报道教育展盛况。

以下是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不仅普及了中东教育,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但是教育好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批评,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为教育的发展而缩小,社会风尚每况愈下,社会竞争愈演愈烈,这是怎么回事?是教育处了什么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育不是孤立于社会的火种,恰恰相反,它对社会的依赖性很强,教育本来是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活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把它看作是一种工具,政治家把它看作是政治斗争的工具,经营者把它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工具,广大家长则视教育为改变子女命运的敲门砖。每一个社会群体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这种要求没得到满足,就会认为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确实不能孤立的存在,教育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但是教育并非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几十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而来的是人们对物欲的追求,为利益而斗争,造成了很多的社会矛盾,这不是教育的罪过。恰恰相反,是忽视教育的结果。教育的数量增加了,但忽视了它的质量,各国的教育经费并未随着教育增长的速度同步增长,有的国家的教育经费却相对的减少了,教师仍然是社会低收入的阶层,教育仍然处于社会的边缘,这种现实与社会对它的期望相悖。社会一方面对教育的期望很高,是因为它是解决社会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另一方面又不很重视它。教育自身也着较大的缺陷,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和检讨。
首先,几十年来,教育的功利主义不断加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加剧了这种观念。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发现,教育的发展并未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改变个人的命运,使得发展中国家并未改变落后的面貌,贫富的差距扩大了,于是出现了八十年代末期所谓的教育危机,人们对教育失去了信心,其实教育本来就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够立竿见影的是经济快速增长和改变个人的各位和生活。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活动,通过教育,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人有知识,有才能,有判断和活动的能力,从而发挥它的社会的作用。
第二,长期以来只重要学校教育,忽视了社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虽然近几十年来,学校实行了开放的制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但是限于各种条件,成人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的还是极少数。许多国家至今仍然抱着一种保守主义的观点,重视学历,而不重视能力,就业的时候,正规民办大学的毕业生受到优待,非正规学校的毕业生,即使有较强的能力,也会受到就业的歧视。终身教育至今还停留在口头上,并非在制度上落实。教育不是缩小社会的差距,而是在扩大社会的不公平。
第三,重视城市教育,忽视农村教育。世界人口的大多数在农村,农村人口由占世界总人口的58%,而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又占67%,农业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极差,文化教育很落后,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改善农村的状况,缩小城乡差距已经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课题。发展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只有生产能力提高了,才能消除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
第四,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重视道德的养成还不够。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物质的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也由此而引发了物欲的增长,而道德水准却有所下降,学生暴力,吸毒等现象让人们担忧。学校一方面强调知识的重要,却另一方面对道德教育又觉得措手不及。
第五,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冲击也是很严重的。网络文化给教育带来了许多便利,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为个人学习,特别是成人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等提供了条件。网上的暴力内容严重腐蚀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许多暴力是青少年从网络上学到的,以上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教育本身造成的,但都发生在教育领域之中,其结果都是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所以社会公认都认为教育的问题,对教育抱有很大的希望,期待尽快的得以改善。
教育仍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不论是教育领域内部的问题,还是发展中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解决。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过去二十一世纪世界委员会的报告,学习蕴含着财富中,这个报告当中,着重声明的理念,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并不是能打开世界所有上述理想,上述理想指的是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之门的万能钥匙,但是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人类可以借其减少贫困,排斥压迫战争等现象。当人们用理性和智慧,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培养人类的理性和智慧,教育本身也需要改革,把教育要放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战略地位来考虑,大家来重视,共同来努力。
首先,教育的观念要更新,要还原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所有人的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发挥,从而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不是单纯经济增长的工具,教育是在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创造潜力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教育不是人们赖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去无限的汲取自然,破坏自然,而是要使人们了解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教育更不是造成仇恨的工具,而恰恰使人们了解人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的现实,达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使人类和平得以实现。
第二,教育要强调人文精神,使每一个人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了解世界的文化,了解他人,了解自身的能力和责任。
第三,要呼吁政府增加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特别强调改善教师的待遇,使他们的职业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最受羡慕的职业。既然教育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当中那么重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是如果他们生活待遇却低于其他社会职业,那么那种尊重是没有基础的,也就不可能有优秀的年轻来从事教育工作,最后受到的损害还是整个的社会。
第四要改变教育体制,用终生教育的理念来统帅整个教育系统,建立终生教育体系,正规教育系统仍然是教育系统的主干,那种学校的消亡论,教师的消失论这论点是不可取的,也是站不住脚的。没有什么形势可以代替正规的学校系统,没有什么机器可以代替教师创造性的向学生传授人类创造的知识。但是光有正规的学校系统还不能满足社会所有成员学习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不可能在学校中一次学完,需要不断的学习,在今天学习已经不是为了适应职业社会的变化,而是人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成为人的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把终生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中,从技术教育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把各级各类学校沟通起来,除了学习者的能力水平以外,不能有任何的限制,让学习者进入各种学校学习。
第五,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它更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论地区的实际和终生学习的需要,世界之大,发展极不平衡,过去民族独立国家,采用了原来宗主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收获甚微,必须国家过去的做法,许多发展中国家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使教育本土化,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取得进展和成功。中国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通过改革,培养不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而且了解世界,具有高尚品德和个性发展的人才。
第六,要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二十世纪,科学主义统治了整个学校,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课程在学校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人文社会科学被削弱了,学生不了解世界,不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以个人的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缺乏高尚的道德水准。有人说,现在社会是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是消费的社会,享乐的社会,但是如果没有创造性的劳动,何来提供人们享受的物质财富?只有消费没有创造,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因而加上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中国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今天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消除了青少年文盲,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4.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不久前我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第二要优秀发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利用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此要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世界闻名的一切优秀成果,来提高我们的国际化教育水平。所以这次的论坛我觉得是特别重要。
总之,教育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都是未来社会的希望,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CF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