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视野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2013-04-03 14:17 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来源: cfce.cn 浏览:
摘要: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视野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栗晓红 一、中外合作办学与诱致性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外合作办学所置身的最大社会环境是转型社会和转型高等教育。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统计数据,当年我国有656所民办普通高校(其中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数...
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视野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栗晓红
 
一、中外合作办学与诱致性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外合作办学所置身的最大社会环境是转型社会和转型高等教育。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统计数据,当年我国有656所民办普通高校(其中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数量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的20.3%。同时,国外办学力量踊跃进入,国内多所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和国外机构合作办学,国别多元,合作模式多样。办学体制的改革直接导致高等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公办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由“重点院校—— 一般院校——专科院校”组成的阶梯式体系,其中,声望和吸引力渐次而下,主要由政府计划掌控。毫无疑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有自己的办学个性,高校间形成竞争市场或者分层次的竞争次级市场,由市场来决定它们在高等教育序列中的位置,这样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才有活力。现在一些办学质量较高的民办高校已经冲击了部分公办专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其位置,但由于其先天不足,仍然处于高等教育序列中的低层,难以和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竞争。相比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起点要高一些,一方面,国外一些声望较高的大学进入国内,另一方面,国内很多重点公办高校纷纷参与,这就为中外合作办学冲击僵化的公办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契机。
 
二、中外合作办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影响路径:中外合作办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市场竞争意义上的制度变迁影响。多年来,公办高校是我国唯一具有合法性的高校类型,接受着国家的全面控制和资源支持,由此也导致公办高校既缺乏内部改革的动力,也难以突破体制的束缚。与民办高校不同,和国外教育资源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有冲击本科院校,甚至重点院校的潜力。通过留学的途径接受国外高等教育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方法,尤其在发达国家纷纷把留学教育作为经济收益的重要手段后更是如此。从生源质量上看,中外合作办学要远远好于大部分民办高校。从师资上来看,公办高校作为合作方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师聘任、晋升等方面和公办高校一样,甚至待遇会更好一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将面临来自生源和师资上的竞争,而竞争将加快公办高校探索制度改革之路。(二)制度示范意义上的制度变迁影响。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就是对西方先进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模仿,最初是模仿德国,后又模仿美国、苏联等,其中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在国内教育系统形成中的示范意义已被广泛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外合作办学本身也蕴含有制度示范的意义。制度示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独特制度的整体示范,二是作为制度要素的局部示范。独特的制度整体又包括两种可能性,一是把西方知名大学的制度引进来,二是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成功的制度类型。中外合作办学制度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合作”上,它是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在教育资源上的合作,就目前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直接引进国外课程,甚至引进教学方式,所谓“原汁原味的国外课程”;二是学生具有到国外与合作伙伴交流求学的机会,即把整个教学分为两个甚至多个阶段,国内学习和出国留学结合起来;三是颁发国外学位。这些特征也正是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在阐明自己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时所强调的,这些特征也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有了自己独特的生源市场。但是中外合作办学能否成为一种具有示范意义的制度类型取决于这些独特因素能否在实践的锻造中整合出一套成功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被社会承认。局部示范意味着中外合作办学中某一要素成为其他高校模仿的对象,该要素可以是教学方法、教材编排、教师聘任、人才培养方式等。中外合作办学能否担当制度示范重任,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能否吸引国外知名大学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第二,中外合作办学组织能否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品格的成功的大学制度。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展望:中外合作办学有一个较高的发展起点,具有塑造中国高等教育竞争格局,冲击公办高等教育体系,并成为高校示范的潜力,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规模上仍然偏小,大部分获得教育部资格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只能招收40~100名学生。总的来看,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没有构成一种足以威胁公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量,也还缺乏成为高校进行模仿的示范力量,但是,一些中外合作办学其生源质量比较高,正在壮大起来,一些中外合作办学则对合作的中方高校具有内部要素示范和传播功能。
 
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这也是由中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如果国家政策能够更加宽松,在具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给中外合作办学一个良好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又能严格监控合作专业和课程的质量,确保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有可能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支重要力量。反之,中外合作办学则很难成长起来,可能又如中国民办教育一样,长时期处于高等教育等级体系中的低端。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也取决于合作双方的办学定位,如果只是定位于留学预科班或者教学单一职能发挥者,没有更大的教育抱负,尤其是科研上的抱负,中外合作办学也难以真正发展起来。                           
 
(摘自《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责任编辑:CFCE.CN)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